當前位置: 安徽新聞網 > 要聞
尋夢和美鄉村丨駐村日記·馬郢村②:奔跑的馬郢 有夢的創客
來源: 安徽日報 2024-07-12 06:52:52 責編: 徐文娟

馬郢村的創客在向研學的大學生介紹非遺手工品制作。本報記者 李 博 李 季 攝

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大雨

雨一直下個不停,濕答答的,典型江淮分水嶺的梅雨季。站在馬郢村村口,老遠看見大白墻上有個橙色的大頭娃娃作狂奔狀,近看,卻是馬郢村地圖,旁邊寫著A VILLAGE WITH DREAMS——一個有夢想的村莊。

上午9點,我想先找個地方避避雨,于是摸進了“小六植染”。木棍做成的衣架,草席鋪就的地臺,到處是深淺不一的藍及軟糯的白,腦海里一下涌出《去有風的地方》里謝之遙的白族扎染坊。好像每個成熟景區都有一個這樣的扎染坊。馬郢不是大景點,賣給誰?我很好奇。

小六植染的主理人叫陳燃,1994年生的四川姑娘。大學畢業后迷上藍染工藝。2018年在好友相邀下第一次來到馬郢村,被村書記領到一塊蘆葦蕩邊,告知眼前3畝地以后可以是她的“地盤”,陳燃心動了。村里按她的要求開工建設了工作室和染坊,“小六植染”正式落戶馬郢?!拔宜阕钤缫慌鷣眈R郢的創客,也享受到‘開拓者’紅利,比如有寬敞的染坊,最多可同時接待150名學生做扎染?!背酥?,網絡銷售也是陳燃的業務之一,“主要通過朋友圈直播賣貨,算是‘數字游民’,所以在哪生活其實無所謂,只要舒心就好?!标惾夹ρ?。

曾經,作為一個無山無水無產業的“省級貧困村”,年輕人大批外出謀生,村里常住人口不足200人。平平無奇的馬郢想通過招商吸引像陳燃這樣的創客很難,這里80%的創客都是通過志愿者轉化而來,比如石榴。

石榴1993年出生,“村齡”4年,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。2020年作為志愿者來到馬郢村,策劃“青春賦能”志愿活動,在一次次接觸中愛上這座小村莊。之后在村里租下小院打造“石榴家”。在村里,她不僅收獲了事業,還收獲了愛情,遇上同為創客的小東,兩人結了婚,正在等待寶寶降生。

目前,馬郢村集聚了農業、服務業、手工業產業鏈上45家“創客”,由“創客”落戶的新村民有96位。這幾年,“逃離北上廣”“去鄉野做數字游民”概念天天有人在喊。但年輕人清楚:鄉村甚至比大城市存在著更多問題,比如工作機會欠缺,精神生活單調……對創客而言,在鄉村創業需要守住寂寞。陳燃也說,來馬郢五六年,看著一批批創客來了又走,但也有不少人在此扎下了根。

我問她會待膩嗎,想走嗎,她想了想:“首先我個性不喜動;其次和這個村一起成長起來,舍不得;然后我能感覺到馬郢每半年就有變化,村里一直在努力,比如常有高校老師來指導,創客論壇,志愿者服務等。我們和馬郢是雙向奔赴?!?/p>

這話讓我回味很久。希望馬郢能作為美好鄉村建設中一個平凡又獨特的范本,一直努力奔跑下去。

    相關新聞
【文化中國行】如何將世界文化遺產傳遞給未來

欧美日韩一区不卡,欧美日韩亚洲另类,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,欧美日韩国产三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