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次改革的號角吹響,都預示著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與嶄新起航。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,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?;赝麃頃r路,劃時代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、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,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。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,一起走過的征途無比壯闊,民生幸福在改革中不斷拔節生長。今昔巨變,映照在日益向好的幸福生活當中,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探索、新舉措、新成效在充滿生機活力的中華大地上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激發了強大的內生動力,厚植了鮮亮的民生“暖色調”。
人民的獲得感,改革的含金量。改革的宏大命題,無不細致入微地滲透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,使之變得可感、可及,真切地改善著每一個人的生活面貌。2023年,中國迎來約902萬新生兒,日均兩萬新生命降臨。作為“人生首證”,《出生醫學證明》意義非凡。響應中央便民號召,多地深化政務服務改革,推行“減證便民”。重慶市推行“新生兒出生一件事”集成服務,線上線下均可申報,一鍵完成七項手續,極大便利了市民;安徽緊貼民生期待,全面推行“一網通辦”,深化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,促進異地事項跨域辦,推動更多高頻事項網上辦、掌上辦、一次辦……著眼各地,放眼全國,從“出生一件事”到“最多跑一次”,從“人跑腿”變為“數據跑”,背后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,以及對“急難愁盼”的積極回應。
見微知著,以小見大,個人所得稅改革逐年為百姓發出“民生紅包”、教育體制改革讓鄉里娃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讓老百姓看得起病……一項項聚焦“急難愁盼”的改革舉措,辦到了群眾心坎上,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。面對改革抓什么、推進什么之問,“人民至上”深刻、堅定作答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,各方面推出的2000多個改革方案,“人民”二字貫穿始終。
改革的“人民情懷”,深深熔鑄在為民謀福祉的堅實足跡中?!白尷习傩者^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”“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”……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,全國上下、各行各業精準施策,將改革的靶心牢牢鎖定在百姓最關心的熱點、最熱切的期盼之上?!斑@兩年藥品降價非常明顯,看病負擔明顯減輕了?!薄耙郧靶^樓面破舊、路面坑坑洼洼,老人、孩子沒有休閑場地?,F在環境好了,住著舒心多了!”民生之變,群眾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,真情點贊。闊步在新的征程上,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,老年人期待有更高品質的養老環境,青年人希望有更高質量的就業。老百姓關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改革就要抓住什么、推進什么。面對不斷企高的幸福追求,只有通過更加深入的改革,才能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。
中國式現代化,民生為大。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征途中,在邁向現代化的夢想之路中,各地面臨的改革發展任務日益艱巨且繁重,需要我們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措施,不斷前行,勇攀高峰?!盀榱巳嗣穸母?,改革才有意義;依靠人民而改革,改革才有動力?!眴栃栌诿?、問計于民,是把準改革脈搏的關鍵路徑。下沉基層、深入百姓,做實調研、注入“民意”,馳而不息推動改革實踐向人民期待領域持久發力,在幼有所育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不斷打開新場景,就能尋找最大公約數,畫出“最大同心圓”,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。(作者 宛言)
執筆:周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