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蕪湖市凈增人口4.1萬人,常住人口達379.7萬人,近四年凈增人口15.3萬人。特別是新入職大學生連年大幅增長,2021年以來,蕪湖市招引大學生分別為3.3萬人、6.7萬人、8.8萬人、10.04萬人,呈現出越來越強的人才吸引力。
2024年,皖北重點產業集群招引落地重點產業項目3317個,總投資10047.5億元。不足一年的發展實踐,用超萬億項目投資“數字說話”地證明了:超常規,確能帶來“超預期”。這當然不是開香檳的時候。一切只是起步,后面全是爬坡,但關鍵在于,路走對了,行則必至。
作為全球光伏儲能龍頭企業,陽光電源本次通過紅人跨界對話,開啟與網民的全面互動,其背后折射的是儲能行業正在進行的一場深刻變革。
活躍、有韌性的制造業,始終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基本面。這是安徽最新的經濟、金融數據給出的重要啟示。
一定程度上,這是一張安徽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的“施工圖”,既關系安徽的未來,也關系安徽人的當下。一年之計在于春。干在當下,才能成就你我,成就未來。
今年,這一新設機構,將對民營企業普遍反映的共性問題開展專題調研,研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,梳理比對先發地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舉措,適時制定新一輪促進安徽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,努力推動安徽民營經濟提質增效。
在這個變革的時代,認知決定空間,認知就是生產力。而科技傳播,顯然是改變甚至形塑著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認知的重要力量。近年來,安徽在發展中一直將科技創新“置頂”,科技傳播作為另一項“科”字號軟實力的興起,既受到創新發展的需求拉動,也正在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供給端支撐。
開放既是戰略和理念,也是本領和方法。用好試點機遇、放大政策紅利,就會助力安徽在開放發展上“使勁往前趕”。
當然,這注定是一條難走的路,既要有非凡的專注力,也要順勢的應變力。所謂的“深耕”,執著堅毅當然是底色,但尊重規律、敬畏市場,以足夠的專業精神擁抱產業變革,才是站在勝勢一邊的定力之源。在這個大時代的區域高質量發展競合中“突出重圍”,這既是底層邏輯,也是制勝之道。
作為鴻蒙智行“四界”中定位最高端的品牌,華為與江淮汽車共同打造的尊界,首款車型S800自去年11月底亮相以來就備受關注。作為中國汽車業邁向高端的標桿,外界對于這款國產百萬級超豪華行政轎車的軟硬件配置、搭載的技術、性能等,充滿好奇與期待。
當前,安徽高端裝備制造、新能源汽車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檢驗檢測認證已超越傳統的質量保障功能,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中,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
2024年,安徽民營企業近230萬戶,規模以上民營企業近5.5萬家、同比增長7%。安徽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“66789”的特征,即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0.7%的GDP、59.7%的稅收、74.1%的發明專利授權量、80%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和92.5%的企業數量。他們被催化的雄心,將會是多大的一股力量?
安徽企業銷售收入的增長,說到底也并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么,還是企業的發展狀況使然,是源于每個企業追求更好明天的努力與沖動,用一個時新的詞匯來說,就是所謂的“動物精神”。
從這一角度看,安徽建設產業創新研究院,稱得上是一項順乎創新規律營造創新生態的探索之舉,相信也會是孵化并涌現更多創新“小龍”的有效之舉。
就業是民生之本、收入之源。高質量發展帶動高質量充分就業,但發展與就業畢竟不是簡單線性關系。人力資源區域競爭疊加結構性就業壓力之下,就業公共服務的有效性對人力資源流向影響力正在凸顯。過了正月十五,春風行動到了忙的時候了。
“總體來看,DeepSeek的出現促進了市場對大模型應用的熱度,為科大訊飛等已經提前布局的企業帶來了市場加快成熟的新機會?!笨拼笥嶏w(002230.SZ)在最新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里稱,該公司更加有信心依托純國產化的星火大模型底座競爭力、數據飛輪和場景創新,能夠在大模型的應用上持續深化護城河和差異化競爭優勢。